“没想到恢复这么好,康复这么快!”近日,医院心血管内一科,正在办理出院手续的王先生(化名)高兴地说。该科王涛主任团队首次独立运用世界先进的冠脉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简称OCT),成功为他完成了冠心病的介入诊断与治疗。反复胸痛诊断冠心病后成功置入心脏支架“我的胸痛到底怎么回事,还有办法解决吗?”52岁的王先生来自山东潍坊,医院就诊,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临界病变。经过药物治疗后,胸痛的症状并未得到改善,胸痛仍然反复发作。近日,他来到医院心血管内一科就诊。医院心血管内一科主任医师王涛仔细询问王先生病史后,立即安排他进行了心电图检查。检查结果提示,王先生右下壁心肌缺血,可能与冠状动脉中的右冠状动脉狭窄有关。再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后,显示右冠状动脉近中段有70%的狭窄,为冠心病的临界病变。为进一步评估病变情况,王涛主任团队决定进一步进行OCT检查,OCT堪比光学病理切片,识别病变能力可达10微米,通过OCT检测发现王先生右冠状动脉病变处,可见少许夹层及内膜下血肿,并且伴有少许斑块破裂,狭窄的程度也较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更为严重。王先生的病因找到了。在王涛主任指导下,柳翠霞副主任医师根据OCT结果于狭窄部位精准植入支架,术后显示支架膨胀、贴壁良好,成功完成手术。这也是全市首例在OCT指导下的冠脉介入治疗。王先生术后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术前OCT影像术后OCT影像精准评估迈入冠脉介入治疗新时代据了解,冠心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被称为“第一杀手”,在我国,冠心病占心脏病死亡数的10%-20%,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冠脉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OCT是近年来应用于冠状动脉病变诊断新的影像技术,且为目前分辨率最高的腔内影像学技术。”王涛介绍,冠状动脉造影曾经被认为是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最准确方法,但冠状动脉造影只能从有限的角度看血管的轮廓,而对于冠状动脉病变的斑块性质、血管内膜下的情况则会束手无策。为了克服这一缺点,一种新型的高分辨率(10μm)血管壁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应运而生。OC技术成像速度快,可更精准地观察支架植入术前冠脉病变近远端血管的参考直径、病变部位的斑块性质、分布,支架植入术后即刻支架膨胀、贴壁情况、支架远端有无夹层等。整个诊断过程非常安全可靠,又被称为“光学活检”。王涛说,冠脉OCT术的成功开展,对探究冠心病发病机制、优化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冠心病的危害不可忽视,如遇心脏不适,请大家立即就医检查。年,医院胸痛中心被评为济南市临床整合中心,在市卫健委、市财政局支持下,该院新引进了OCT系统,这将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为精准、高效的介入诊疗服务。勇于创新开拓“心”技术守护“心健康”医院心血管内一科作为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业、济南市A级重点专业、济南市临床精品特色专科(冠心病专科)、中国心衰中心单位的主要组成单位,拥有技术全面、集医教研于一体的精英医护团队,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专业技术水平处于济南市领先地位,达国内先进水平。该科室承担省、市科研课题20余项,并先后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济南市科技进步奖、山东医学科技奖、泰山医学院科技进步奖、济南市优秀学术成果奖等20余项科技奖励,参与完成卫健委九五攻关课题研究工作一项,参加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支撑计划项目两项。在国际性及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SCI论文10余篇。“如今对心脏疾病相关的治疗都强调精准化,创新开展OCT指导精准冠脉介入治疗对我们医学技术方面来说有很大的帮助。”王涛表示,多年来,该科室重视学科建设,瞄准国内前沿技术,医护人员救治用心、服务贴心,新技术医院的整体实力,为医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心血管内一科率先在山东省开展了血管腔内超声诊断工作;在济南市较早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术、冠脉支架术、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等技术。近年来相继开展了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检测、钙化斑块旋磨技术、复杂分叉病变介入、左主干病变介入、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桥血管病变介入、药物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以及小血管病变、血管内超声指导下的优化PCI技术,现今又开展了OCT指导的精准冠脉介入技术。当前已开展新技术20余项,实现了专业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通过一项项新技术不断破解“心血管”难题,为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通讯员陈丽艳王燕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