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主动和同事晚辈打招呼的科主任;
他是亲自给病人家属搬椅子的大夫;
他是国内最顶尖的冠心病介入专家;
他是中国心血管专科准入的掌门人;
他是霍勇。
霍勇,是教授,是博士生导师,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主任,心脏中心主任。他是前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目前还担任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会长、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心血管病学专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和《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主编等几十个社会职务,但无论在什么场合,他都跟大家说,叫我霍大夫就好。
大夫,是霍勇最看重的身份。
照顾病人一辈子
晚上8点半,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医生接到霍勇打来的电话,询问一位需要安排介入治疗的病人情况。
此时,霍勇刚刚参加完一个国际会议回到北京。一下飞机,医院。
这已经是一个“病房常规”,谁也不会感到诧异。因为不论多晚,只要病人还醒着,霍勇一定会亲自过来询问一下病情,安慰一下病人紧张的情绪。
在霍勇的办公桌下,压着一张没有取的汇款单,那是一个病人寄来的诊费。
这个病人是住在浙江的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他在电视节目中看到霍勇的节目,就慕名给他写了一封信来咨询自己的病情。
霍勇仔细阅读了他的病例资料,写下了自己的意见。他又怕字迹太潦草,委托同事誊写一份字大行稀易于辨认的信连同病人的资料一并寄了回去。
谁知道病人接到回信后非常感动,马上寄来元钱作为诊费。
霍勇对同事说:“帮我再写封信谢谢老先生吧,汇款不取过期就会自动退回,提醒他到时去取吧。”
霍勇是一个人情味很重的医生。无论时隔多久,他都会记得患者的名字,记得患者是什么时候做的手术,血管病变的大致情况。他会关心患者有没有新的症状,关心他有没有做好规律的冠心病二级预防。
好多老病人都有他的电话,会经常因为一些小事给他打电话。霍勇的社会任职众多,他的日程安排总是非常紧张,他经常会忙得顾不上吃饭,顾不上回家陪伴家人,但他从来不拒绝这些患者的电话,每一个问题都耐心回答。
霍勇说病人的事最重要,他的工作就是照顾病人一辈子的医生。
对待同事像家人
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国内最早引进并开展心脏介入治疗技术的科室之一。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前期,医院心血管内科曾为心脏介入治疗技术在全国的推广普及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90年代中后期,随着胡大一和朱国英两位教授的先后离开,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发展进入了“平台期”,医院迅速发展,医院在介入领域的优势不再明显。
坚守、捍卫“水准原点”的精神,把握新的发展机遇,是霍勇孜孜以求的目标。年霍勇开始担任心血管内科主任,他致力于科室各亚学科的均衡发展,不断提高疾病的诊疗标准。
十年磨一剑,年医院心血管内科成为卫生部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介入治疗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但是,让霍勇赢得全科人员尊敬的不仅是他对科室的建设和管理,更在于他对每一位员工的体贴关心。没有人叫他主任,他是大家可亲可敬的“霍大夫”。
心血管内科是个部门分散,人员众多的大科室。三十来个大夫,十几个技术员,一百来个护士都装在他的心里。年轻的医生如何完成亚专业的轮转和学习?护士怎样改进提高专科护理水平?哪个部门人员紧张需要调整一下……桩桩件件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霍勇尊敬前辈,每年心血管内科都会请退休老同志一起聚餐,向他们汇报心血管内科的进步,听前辈们讲讲他们的意见。
心血管内科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更是一个“尊老爱幼”的年度盛会,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和活泼可爱的小孩子在一起看节目,像四世同堂的大家庭。
林传骧教授是心血管内科的创始人,年,林传骧教授90岁生日,霍勇亲自为他主持了一场盛大的生日宴会。在林传骧教授去世一周年纪念册的后记里,霍勇写下这样一段文字:“林大夫是值得所有人尊敬的长者,他信仰坚定、孜孜以求、兢兢业业、严谨认真、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淡泊名利、两袖清风。林大夫是我们心里的一面旗帜,作为晚辈和后来者,我们感恩我们曾经并且永远拥有这样一种鞭策。”
在霍勇心里,整个科室是一个家。他一直告诉科里的每一个成员:“心血管内科的每一个同事要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共同为心血管内科的发展做出努力,因为我们是一个和谐团队。”
年科副主任赵锋因病住院,在他与病魔抗争的9个月里,霍勇带领全科同事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大家给他送来可口的饭菜、陪他聊天、陪他去做化疗、扶他在病房里做康复锻炼……每一次赵锋的院内外会诊,霍勇都会参加,他说:“我们是赵锋的家属。”
赵峰去世后,他的妻子写了一封长长的感谢信,信中写道:“霍勇主任是好领导更是一个好兄长!好家长!在这个家庭里赵锋内心感受着家的温暖!”
孜孜以求,
做中国冠脉介入领军人
作为我国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霍勇多年来在引进、普及、规范和提高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新理念、新技术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卫生部主持开展的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培训、认证和质控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世纪90年代初,在霍勇的带领下,医院在国内率先引进了冠状动脉支架术、旋磨术、颈动脉支架术等技术,并在临床应用中不断探索提升,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先后获得年国家科技成果奖、年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和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近年来,面对我国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的趋势,霍勇又先后引进了药物涂层支架(DES)、经导管肾动脉去神经消融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等新技术,并着眼于国产医疗器械的长远发展,牵头研发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冠状动脉支架,相继取得了显著成效。
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主任后,霍勇一方面医院积极推动新技术的开展;另一方面在省市级、市县也逐步推广,先后帮助全国医院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举办了培训班和研讨会,极大提升了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整体水平。
自年起,在卫生部领导下,霍勇出任卫生部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专家组组长、全国冠心病介入治疗质控中心主任、卫生部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准入工作专家组组长等职务,为使我国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更规范化,先后协助出台了卫生部技术管理规范(版和版),牵头推动在全国建立了一百多个卫生部培训基地(56个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54个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25个先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和质控中心,医院中的34个培训基地,建立了三项制度(认证制度、培训制度、质控制度),并对培训基地、人员管理进行了全面规范。
霍勇倡导建立了冠心病介入病例网络直报系统,对我国心血管病临床介入治疗的基本资料进行了实时、全面、系统的收集,使我国率先成为从国家层面对介入病例的数量和质量实现实时监控的国家,相关数据也为政府相关医疗决策提供强大翔实的数据支撑。
在霍勇等专家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不仅例数以每年约30%左右的速度持续攀升;同时发展模式也摆脱了过去数量至上的粗放型发展,逐步驶入质量优先的规范型发展快车道,介入诊疗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霍勇还在卫生部的领导下,牵头实施冠心病介入诊疗准入规范。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跨入了规范化进程,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从国家层面对心血管介入诊疗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国家。
因为在引进、普及和提高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新理念、新技术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和对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规范化的重要推动作用,霍勇于年当选为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秘书长,并被授予最高荣誉“终身会员”。
爱护同道,推动中国心血管内科医师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在推动冠心病介入学术发展的同时,霍勇将目光投向了整个心血管内科医师行业的健康、有序、规范发展。
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医疗资源不足,医患矛盾突出,规范的医师行业建设,不仅可以让医生更好的发展和服务于社会,也是对医生的尊敬和保护。
霍勇自年12月换届当选为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以来,领导分会开展了促进行业健康科学有序发展的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
为了充分发挥各位会员的作用,霍勇对分会进行了组织架构的适当调整,推动分会先后成立了资深专家工作委员会、结构性心脏病工作委员会、预防工作委员会、超声心动图工作委员会和基层工作委员会,并调整人员结构,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年4月,全国心血管内科医师基本情况调查工作正式启动,之后共完成了份问卷调查,基本摸清了全国心血管内科医师的工作现状和专业水平分布。霍勇牵头的此项调查,为卫生部专科医师准入试点工作方案的推动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作为心血管内科医师行业的领袖人物,霍勇时刻筹谋着行业的规范发展。
他领衔推动了我国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准入、心血管内科专科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一整套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领导制定了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准入标准、考试大纲、考试方法和认证秩序;创建了全国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网上申报平台,为我国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做出了贡献。
霍勇还领导并推动了中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专科医师考试体系建设项目,对于构建科学的医师培养、评价和使用体系及制度建设,进而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专科医师准入工作将与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和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专科医师考试体系建设统一考虑、同步实施。
霍勇积极倡导对现有专家工作组进行适当扩充和完善;对国内外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准入情况进行调研,既借鉴吸收先进经验,又结合我国实际,科学地开展考试体系建设;在考试体系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相关管理制度建设等。目前,霍勇已经着手组织国内专家(中国医师协会、上海市卫生局、医院、香港医学专科学院等)和国外专家(美国心律失常国际考官委员会等)研究拟定准入标准、考试大纲,进行考试设计。
年底,霍勇开始担任中国医师协会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心血管病学专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目前,心血管医师专培试点工作已经在全国展开,专培医师将在方便、准确的网络和手机APP软件协助下完成专培学习。新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实现师资的有效整合更可以进行教学的精确管理,并可以完成师生的双向评估。这将为我国未来心血管专科医师的培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霍勇还通过各方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先后建立了“中国医师协会—强生Cordis学院中国心血管医师海外培训项目”、“中国心血管医生介入治疗进阶工程”、“冠脉介入中国行项目”等多个培训项目以及专门针对冠脉介入领域临床设立的“阳光心血管研究基金”等基金项目,并以此辅助加强我国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心血管内科医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促进心血管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成为广大心血管内科医师学术沟通的平台,并使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记者手记
在行业建设良性推进的同时,霍勇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了行业领袖的社会责任,整合专业知识和相关资源,主动转变专业视角,由“治病救人”跨上“防病救民”的新阶梯,积极投身于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等慢病的防控事业,从国家层面推动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干预策略的探索、推广和深入落实。
霍勇牵头负责“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技术体系的研究”入选患者4万余人,随访例数余人。课题参与合作单位已覆盖全国24个省及直辖市家医院及所属社区,初步构建了目前国内最大的冠心病一级及二级预防、诊断、治疗以及人员培训的综合防治平台,同时建立了规范化的冠心病二级预防医生培训及患者教育模式。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项目”一方面通过切实可行的机制,大力开展对病人的宣教、对相关医务人员的培训,缩短症状开始至血管开通时间,最大程度发挥直接PCI治疗的优势,做到“救急”;另一方面,通过相关医疗器械企业的赞助以及推广BMS的使用,降低病人的费用,做到“救贫”。建立STEMI患者电子数据库,形成相应的科研平台。
与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生物医学研究所长期合作,提出了“H型高血压”的理念,强调了高血压与高Hcy血症的双重危害,为高血压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提供了新思路。研究结果被《欧洲年脑卒中防治指南》、《美国年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和《美国年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引用。同时研究成果“降压联合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预防国人卒中”获得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由于霍勇团队对脑卒中预防的突出贡献,年霍勇作为第1完成人的“中国脑卒中精准预防策略的转化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北京大学医学部宣
文/医院韩晓宁
图片由作者提供
来源/《北医人》第57期
编辑/王景茹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