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药学会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为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制定一批满足市场和创新需求的团体标准,加快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进程,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办公室召开了团体标准立项论证会,组织专家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等5项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进行立项论证,经过专家论证同意《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等5项标准立项。经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办公会审批,现予以公告。

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立项汇总表

一、《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

简介

本指南主要针对18周岁以上明确诊断为冠心病(coronaryatheroscleroticheartdisease,CAD)稳定型心绞痛(stableanginapectoris)的患者,按照国际指南相关研制规范,基于循证证据,突出中医药疗效优势,对中医药辨证分型和治疗措施提供临床指南,供各级医疗机构中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科研工作者使用,有利于提高中医药防治冠心病整体水平和综合能力,促进中医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

二、《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诊断标准》

简介

证候要素是中医对疾病病因病机的表述,是中医证候诊断的最小诊断单元。它与疾病的生理病理相关联,并由可测量的一组临床信息直接表达,具有病理学与诊断学的双重概念。证候要素的提取,降维升阶的辨证方法新体系的建立,是对以往辨证体系的有益补充。因此,将复杂的证候分解为概念相对清晰、数量相对局限的证候要素及应证组合,可以促进中医证候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研究。

本标准的制定采用了文献分析、专家咨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运用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复杂系统熵聚堆、复杂系统熵的关联度、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多元对应分析、判别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多种算法,并结合了专家经验,旨在简化证候诊断,提高辨证准确率,规范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的诊断。本标准适用于18周岁以上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供各级医疗机构中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科研工作者使用。

三、《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评价标准》

简介

冠心病是全球亟待解决的重大卫生问题,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已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单纯使用西医疗效评价指标,无法体现中医临床疗效优势。因此,为更好地提高中医药防治冠心病整体水平和综合能力,促进中医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构建,推进中医药发展需求。通过构建症状、体征、重要临床事件等多个维度,形成中医疗效评价初始量表,采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对相关条目进行分级量化,同时对量表进行科学性考评,最后通过集成形成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从多层面和整体对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进行评价。本标准适用于18周岁以上人群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供涉及冠心病临床试验的医疗机构、科研单位使用。

四、《气滞血瘀证诊断标准》

简介

证候诊断的规范及标准化研究是中医临床与科学研究的重大问题。目前中医多为病证结合模式下的证候诊断标准,缺乏针对单纯证候的诊断标准。年11月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指出,“鼓励制定具有中医特色的证候诊断量表”。气滞血瘀证是临床常见证候,但缺乏公认的诊断标准,为进一步规范气滞血瘀证的临床与科学研究,由中国医院王阶教授牵头研制的《气滞血瘀证诊断标准》,按照团体标准相关研制规范与国际量表制作原则,通过对诊断条目进行量化赋值,提高气滞血瘀证诊断客观性。本标准适用于18周岁以上人群的气滞血瘀证患者,供临床中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科研工作者使用。

五、《基于患者报告结局的气滞血瘀证疗效评价标准》

简介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是影响中医药发展的重大问题,其中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是关键内容。目前中医研究普遍沿用西医的指标体系来衡量中医药的疗效,缺乏针对单纯证候的疗效评价标准。气滞血瘀证是临床常见证候,为进一步规范气滞血瘀证的临床与科学研究,由中国医院王阶教授牵头研制的《基于患者报告结局的气滞血瘀证疗效评价标准》,按照团体标准相关研制规范与国际量表制作原则,通过对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和社会领域进行综合评价,以提高疗效评价客观性。本标准适用于18周岁以上人群的气滞血瘀证患者,供临床中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科研工作者使用。

(标准化办公室发布)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办公室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moluof.com/gbsw/72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