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型降脂药物PCSK9抑制剂成了国际大型心血管会议上的“明星”药物。研究表明,这类新型降脂药物有显著的降脂效果。与他汀、贝特、烟酸等降脂药物不同的是,PCSK9抑制剂为长效皮下注射剂型,只需半个月或一个月注射一次。
在今年的ACC会议上,OSLER-1和OSLER-2[1]及ODYSSEYLONGTERM[2]这三项研究亮出了这类新型降脂药的真功夫:在不同的患者群中应用12~18个月,evolocumab和alirocumab可促使心血管事件复合终点降低大约50%!
医院郭艺芳教授[3]指出,“OSLER研究的延长随访结果令人振奋。本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为evolocumab以及其他PCSK9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展示了良好的前景,更为重要的是再一次论证了胆固醇理论。”此外,“通过降低胆固醇水平产生临床获益并非仅限于他汀类药物。”
OSLER-1和OSLER-2研究共纳入例患者,按2:1比例随机接受标准治疗或标准治疗联合皮下注射evolocumab(OSLER-1,mg,每2周一次,持续56周;OSLER-2,mg,每月一次,持续48周),中位随访11.1个月。主要终点包括死亡、心梗、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需入院治疗的心衰、血运重建以及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随访结束时,evolocumab组患者的LDL-C水平降幅较对照组高61%,两组中LDL-C水平降至70mg/dl以下的比例分别为73.6%与3.8%;evolocumab组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风险较对照组降低53%(0.95%vs2.18%,HR=0.47)。
图OSLER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复合终点发生风险比较
ODYSSEYLONGTERM研究纳入例LDL-C水平≥70mg/dl的心血管高危患者,在接受最大耐受剂量他汀治疗(部分同时用其他降脂药)基础上,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alirocumab(mg,每两周皮下注射1ml)组或安慰剂组,共随访78周。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冠心病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和需住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
结果显示,24周时,alirocumab组的LDL-C降幅超过对照组62%,两组的差异一直持续到随访结束。随访结束时,alirocumab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风险较对照组降低了48%。
来源:
[1]SabatineMS,etal.Efficacyandsafetyofevolocumabinreducinglipidsandcardiovascularevents.NEnglJMed,online,March15,.
[2]RobinsonJG,etal.Efficacyandsafetyofalirocumabinreducinglipidsandcardiovascularevents.NEnglJMed,online,March15,.
[3]郭艺芳教授新浪微博
转载请标明: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