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药物运动对冠心病的防治同样重要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这个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引起心肌供血不足,从而造成的心肌功能障碍和器质性病变的疾病越来越多见,也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心绞痛是人们最常感知到它的形式,而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则使得人们谈之色变。为了预防和控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阿司匹林、他汀类降脂药等越来越多的进入了百姓的小药箱。而除此以外,科学的运动也是不可或缺而且更为经济的良医良药。大量的研究表明,运动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负相关,也就是说,从人群中的总体趋势来看,运动越多,罹患冠心病或因冠心病死亡的风险越低。

有氧运动的益处

有氧运动可增加体力活动耐量,降低静息及运动时的心率,减掉多余的体重,并降低血压。

有氧运动可以增加冠状动脉的扩张能力,有可能促进冠状动脉病变逆转或最大程度延缓其进展。

有氧运动可改善血糖及血脂水平。

有氧运动可改善肌肉机能,增加外周肌肉组织在运动时摄取和利用氧气的能力。

综上所述,对于冠心病病人来说,有氧运动是更好的运动方式。

什么是有氧运动?

这要从人体的供能系统说起。简单来说,人体运动时有三大供能系统,第一个是磷酸原系统,在运动开始后的30秒内为身体供能,时间短强度大的运动主要由此系统供能。第二个是糖酵解系统,在运动开始后的6秒到3分钟为身体供能,时间较短的中高强度运动主要由此系统供能。这两种供能方式都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第三种供能方式就是需要氧气参与的有氧氧化系统了,主要在运动开始的2分钟后为身体供能,中低强度而时间较长的运动主要由此系统供能,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有氧运动。

常见的有氧运动形式

慢跑

快走

游泳

骑自行车

广场舞

如何安全的运动

很多人一定会有疑虑:运动固然好处很多,但是冠心病不是经常在运动时发作么?万一没掌握好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岂不是很危险?有这种担心是很正常的,美国心脏协会专门制定了运动风险的分层,将人群分为四类,有助于确定在运动过程中是否需要以及需要什么程度的医学监测。

第一类人群:健康的受试者

无临床证据表明运动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这类人群运动时无需医学监护,可自行选择喜欢的有氧运动方式,建议每周至少运动5天,每天累计运动30-60分钟(每次至少10分钟),强度以自我感觉稍累或心率达到并保持在最大心率的65%-75%为宜(最大心率为-0.7*年龄)。

第二类人群:临床稳定的冠心病确诊患者

这类患者进行剧烈运动时心血管并发症风险较低,在处方运动治疗期间需要医学监护,直到患者了解如何监测运动时方可在无监护的情况下运动。

第三类人群:有反复心肌梗死或心搏骤停病史,日常生活的轻微活动甚至休息时即可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心功能NYHAⅢ或Ⅳ级),运动试验中有显著心肌缺血的患者。

这类患者运动治疗期间发生心脏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故在运动治疗中,这类患者需接受连续心电图监测,直至确认该训练方案的安全性。

第四类人群:心血管疾病不稳定,需限制活动,并且禁忌接受运动治疗。

可见,对于已诊断冠心病的患者,即使病情稳定,运动治疗的起始阶段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护下进行。通常,医生会先为患者进行运动试验,既可以评估已知冠心病患者的功能性有氧运动耐量及预后,作为制定运动治疗处方的基础;也可以评估无并发症心肌梗死后或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支架植入或冠脉搭桥手术)后冠心病患者的功能性有氧运动耐量,并帮助制定运动训练处方。

著名的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一直在强调,防治心血管疾病,药物只是“五架马车”之一,而运动、营养、心理、戒烟限酒这“四驾马车”也是非常重要而又容易被大家忽视的。运动即简便易行又经济划算,理应得到应有的重视。

本文编辑:汤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moluof.com/gbsw/122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