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头晕起病的脑梗死,千万别漏诊

行政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jdsshang.com/shenghuo/24936.html

后循环脑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头晕」是其比较常见的症状,却常因症状轻微、无明显特异性而被忽视,容易漏诊。今天,我们将主要讲述临床中比较经典的一种后循环脑梗死「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病例资料

患者76岁女性,因「头晕1周,行走偏斜、言语笨拙3天」入院。现病史:患者于入院1周前出现头晕,为全头部昏沉不适感,未在意,3天前发现行走向左侧偏斜,行走时需他人扶持,言语笨拙,可理解他人语意,表述欠清晰,饮水呛咳,自觉左侧面部麻木感,无肢体无力,无意识丧失,进食差。既往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既往未监测)。查体:BP:/83mmHg,神清,构音障碍,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光反射灵敏,眼动充分,眼震(-),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左侧软腭低垂,悬雍垂右偏,左侧咽反射减弱,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左侧额面及右侧躯体针刺觉减退,左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不稳,Romberg征(+),Babinski征(±)。辅助检查:完善影像学检查:图1.头颅MRI检查图源:作者提供图2.头颈CTA检查图源:作者提供图3.头颈CTA检查图源:作者提供诊断:脑梗死(椎动脉血栓形成-延髓背外侧综合症)

知识扩展

延髓背外侧综合症:亦称Wallenberg综合征,指各种病因致延髓上段背外侧缺血,累及其局部神经核团和神经纤维束而导致的临床综合征,是脑干缺血性卒中的特殊类型,同时也是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典型表现之一。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责任血管包括椎动脉颅内段和小脑后下动脉。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主要表现

①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前庭神经核损害;②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低垂及咽反射消失→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损害;③病灶侧共济失调→绳状体及脊髓小脑束、部分小脑半球损害;④Horner综合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⑤交叉性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温觉→三叉神经脊束核损害,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脊髓丘脑侧束损害。下面以一张图来更清晰的表述(建议收藏):图4.Wallenberg综合征图源:参考文献5

诊断依据及预后

诊断标准: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须具备以下两项条件:

(1)头部MRI提示病灶位于延髓,并且具备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中的一项。

(2)头部MRI提示病灶位于延髓背外侧,且具备痛温觉减退、共济失调和Horner征中的一项。

此患者头颅MRI提示病灶位于左侧延髓,具备构音障碍、吞咽困难、交叉性感觉障碍、共济失调表现,符合延髓背外侧综合症诊断标准。因此患者头部MRI仅见左侧延髓背外侧局限斑片状弥散高信号、ADC低信号,头颈部CTA存在左侧椎动脉V4段动脉硬化改变,考虑为椎动脉动脉硬化所致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经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控制血压等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出院。大多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预后良好,但有部分延髓背外侧综合症预后不良。有文献分析:年龄≥65岁,吞咽困难,复发性卒中是预后不良和死亡的危险因素。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提高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的关键。策划

时间胶囊投稿

zhangjing3

dxy.cn题图

站酷海洛参考文献:[1]胡杰,许瑞卿,吕祥龙,王允琴,高颖.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1)41-46.[2]高文,秦超,邱小鹰,陈红,杨明秀,廖书胜.Wallenberg综合征病变血管与梗死部位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37:?.[3]王春华,徐文丽,吴永旭.延髓背外侧(Wallenberg)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8:.[4]ZhangDaoPei,LiuXiangZhe,YinSuoetal.RiskFactorsforLong-TermDeathAfterMedullaryInfarction:AMulticenterFollow-UpStudy.[J].FrontNeurol,,12:.[5]PeterDuus,刘宗惠,徐霓霓(译者).Duus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第8版)[M].北京,海洋出版社,.8.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moluof.com/gbsw/113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